2008/03/22 | “珍珠鸟”的眼泪
类别(弄堂里剥毛豆) | 评论(0) | 阅读(21) | 发表于 10:46

2008年3月21日  多云转阴  风很大 落叶很多

    当我经过她的身旁,她羞涩又快乐的邀我看她的作业。她指着其中一种鸟对我说:“这个叫珍珠鸟,我觉得它最美了。老师,你觉得呢?”我笑了,点点头,是的,很美。

    课后我百度了珍珠鸟,看了冯骥才的名篇《珍珠鸟》,文中最末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回味。

    今天这节课我答应学生要把动物百科作业展评出来。评委都是由各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整个评赏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最后结果出来,我一一把简单的小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作为赞赏和鼓励。可不巧的是我准备的圆珠笔少了一支,最后上来领奖的同学我只能抱歉说下节课补给他。这时,她走上讲台前,把她奖到的圆珠笔放在了讲台上,意思让我把她的奖品给那名同学。我分明观察到她的表情快要哭出来了。

   她哭了。下课铃响,我问她“愿意帮老师一起把画作整理一下吗?”她留了下来。她的“珍珠鸟”在这次作业活动中仅仅获得了三等奖,她哭了。我就像个姐姐一样安慰她并帮她分析原因。她哽咽着对我说:“我写完作业后画这张画,画到了早上一点半才好的呢。”我的心一颤,一点半这个时间概念,让我很心疼。我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心理,明白他们平时作业的繁重和学习的辛苦。是的,一张4K的作业,对一个还只是初一的孩子来说,没有两小时候甚至更长时间是根本拿不下来的。我也能体会孩子们努力付出后期待渴望得到最好的肯定回报的情感。他们在百忙之中还竟然把绘画作业当成了一本经在弄,只是因为我说过的“要比赛”。

我们莫名其妙聊了一节课的时间。她讲了她的父母、弟弟,她的“失眠,压力,不忍心父母很辛苦,双休日一点空都没有,常常要洗大半天衣物。父母不大理解自己,很少交流。”我心疼更甚。常常失眠?压力?不忍心?这些词汇出现在一个才初一的孩子身上,我除了说她似个小大人,我真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心疼。

她是个好孩子,平时学习劳动都很优秀,很善良纯真,不娇气也不骄气。她是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看出我的的心绪来了,就安慰我:“到这里来好多了,在老家还要喂猪呢。我从来不觉得做家务很辛苦,我觉得这样对我有好处。”

接下来的聊天我更难想象一个孩子的审美力。她讲坐夜航船回老家,吹着江风看岸上的灯火很美,讲老家的山很多,水很清,有很多螃蟹,野花遍地,夏夜里露眠在屋顶的天台,星星就在头顶眨眼睛。这样的生活非常美。她说以前在老家也许并不觉得很美,出来后就常常回忆,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觉得缺少了自由自在。

聊着聊着她也变轻松了,我能帮她什么?我只会表达我对她的鼓励,鼓舞,赞赏和祝福。我也思忖过要不要和她的班主任交流一下她对我讲的话,我想这是她信赖我才和我讲这些,也许她并不想别人也知道她的内心世界。我能做的,就是为这个孩子保守心灵的秘密,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爱她鼓励引导她。

她说她的理想就是长大了想做老师,我听了更加心疼。心疼的原因恐怕只有我自己明白。但我还是鼓励了她,这是个美好的理想。很美。

1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