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慧约我午饭后到伊店里去谈无关紧要的天,我周三那天如约前往。各自汇报了一些家庭芝麻谷子,尔后心慧让我看她最好的高中同学挚友的教育博客。我应该可以写出她的名讳来,她叫俞玉萍,海门东洲中学的女教师。因是心慧最好的同学,所以我早就听闻一些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无比执着,她即将成为名师,或者说她已经可以算是准名师了。我在04年的《江苏教育》上看过介绍过她的功绩,在07年初寒假中电视《新闻调查》中讲述南通教育中见过她上课的镜头。南通的教育一直就是很不错的。能在教育博客首页的公告栏里写出“做最好的教育博客”,实在是有胆、有识!
我们永远缺乏“最”字的“王”气。
我和心慧边看边讨论,心慧又介绍了俞老师同校的同样姹紫嫣红的一位美术教师的博给我学习。恩,陈老师的大名我也是在杂志上看过伊的论文的。(可以旁证我也是常常读书看书的,连他们这种非全国瞩目的小名师偶都能记得看过的名字,真佩服我自己啊。哈哈哈,自满的我)正好齐老师也来了,他不喜欢陈老师的博,他说一看到那上面陈老师的照片就觉得眼神杀人,官僚,高傲。呵呵,我无所谓了,人家有个性嘛,蔑视的美!陈老师一日三篇,我都一一消受了。
发觉能成名师者必把教育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然后就是用心钻研(方式主要是也是必须是:一、读书,读很多书,理论性的著作必须读(教育科研),而象我喜欢看的类似《智囊集》这些下三滥可不看。二、勤笔耕。写各式文章,文笔基本大同小异,无非是“爱”和“理想”,还有就是截取某理论著作中的某观点。我发现自己为什么写不好文章的原因在于我这些年根本就不再非看《青年文摘》《读者》不可之类的杂志了。(偶尔上厕所的时候翻翻)也压根不读教育理论专著。而他们常常能写出类似刊首语卷首语的名师,文章中必有各种小故事小例子,活脱脱老是去拣《。。文摘》等的皮夹子。阿罗的日记中也常常会发布这些有意思有教育意义有哲学小边的小故事,我觉得是很不错,写作文是需要这样积累的。三、教学基本功磨练得锃亮,老是上公开课,老是发表论文。四、坚韧要强八鸡不认输,要做“最好”的性格。五、总是内心认为自己要比别人聪明一点点)第一点我也是很乐意很支持的。所以我把多读书排在了第一位。
心慧问我,你说俞玉萍一天到晚忙得要死累不累?我笑着说:她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至少目前为止没有觉得累过。
后来下午我就自我反思了自己一节课,不管自己在做什么性质的工作,只要自己处处留心用心,我以往常常把“创意”当作自己的信仰,我想该改一改,这个世界,这个教育,并不缺少创意,缺乏的也许还是“脚踏实地”四个字。回想自己以前做教育博客,实在是低级、幼稚可爱,或者说是自己太浮躁,太轻飘,很可笑,羞耻难当,愧不堪言。要向俞老师学习!
当自己心静泰然的时候,我竟然去把做垃圾房的大纸箱里的每天写两张毛边纸翻腾出来,皱巴巴一张张叠放整齐,自己收好,不再随意丢弃。然后整理自己的抽屉,整理自己今年乱涂乱画,收好,不再随意丢弃。然后想一下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就象学生,早上来了一节半课书法。然后半节体育课。然后有时阅览课,有时影视欣赏课,有时图画课,有时茶话课。有时手工课。前两项是每天必修的,除了特殊原因外。QQ可以几乎不上的,麻将可以不打的,韩剧是从没打算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