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牢骚而已。因为我是个懒惰虫,工作不够高度积极,教学不够高度敬业。
一大早就来帮学生准备会考理解题的答案,呜呼,我2小姐啊,不是笨笨娘啊,一个题目我就能写一篇论文。我教学的科目和我的人一样,比较草根。我前天比对了一下去年和今年的会考考纲,什么玩意嘛,光美术上的理解题就比去年多出了12个,还有创作题也多出3个。音乐的我就不想说它了。真能人啊——##市####研究院。
“书画同源”。“希腊神话与艺术的关系”。呵呵,弄考纲的你们都太有才乐!!!
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过一个词叫“语境”,意思就是说在什么环境里说什么话。这研究院都把我们的学生当成他们搞研究的学生了,来考初中生这些问题好比就象我去跟两三岁的男孩谈看到穿着暴露的异性容易产生性兴奋,他们能明白吗?他们照样乐呵呵的在一大堆裸露的异性浴室里观摩嬉水,玩得不亦乐乎。而同样的问题我去跟女出租车司机谈,她们都能明白在大热天的晚上开车衣服还是照样应该穿得保守些较好。
精英哪能体会草根,哪怕有些精英也是从草根起来的,一旦成了精英,精英的眼睛里只有精英教育了。
我早认为过,艺术本来就是小众的东西,不必普及。(此观点似乎也有精英派的嫌疑:))不应该要艺普(艺术普及),应该要艺传(艺术传播)即可。同样的还有科学,我一直认为应该叫“科传”更合适,而不可能是“科普”的。
其实读书过来人都有体会经验的,在初中我们最多知道有达芬奇,有蒙娜丽莎,有贝多芬,有命运。有齐白石,有虾。其实现在的学生都进步好多了,他们都知道除了达芬奇,还有凡高,有向日葵。除了贝多芬,还有德彪西。除了齐白石,还有张大千。除了兵马俑,还有维纳斯。除了故宫,还有雅典卫城。
要是我来出理解题,不若出些“谈谈周杰伦的演唱特点”或者是“比较《双截棍》和《东风破》”。
我话已完,谁赞成,谁反对?哈哈哈,认真一点,学学历史王雅姐姐,超级应考老师。W校长的铁观音不是那么很好喝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