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是《京华烟云》中,红玉对的下联。上联是姚思安的“曲水抱山山抱水”。我记得读此书读到此处时我还特地抄录了这联在簿子上。今想起它来用作题目,倒是贴切,倒也感伤些。
这学期自己倒是乖了很多,规规矩矩遵守校纪校规。三十岁倒过起了老年人的生活。上午写两张毛笔字,下午画一会画。背景音乐竟是全是越剧名段。怎么会突然要听起戏来呢?
那天在锡惠公园,看到了很多老年业余艺术团体,这边声乐,唱着《再见大别山》;那边铜管乐队,萨克丝演奏《军港之夜》,太迷人了;这里恰恰,那里国标;我驻足很久的是越剧清唱,她的唱段感动了我。公园的早晨还是有凉意,她穿着绿色的长羽绒服握着话筒在清唱。她素面朝天的样子很美,五官很漂亮,她不是老太婆,那姿态宛若蕙兰一样清奇。听了很长时间我终于艰难得听出来了是唱的《梁祝.楼台会》。围了一圈的戏迷多是中老年人,我旁边就有一男士跟着哼唱。她唱得让我觉得调子很悲,那一刻,我应该是感动。一段唱毕,她作了一个小宣传,她们是**越剧团到无锡来演出的,意思是接下来几天会在无锡有几场演出,每天演六出,一元一出,六元钱一张票。(原话中每天演出多少我记不清了,但六元绝对是没错的,就自己用了“出”字替代,疑似有误。)但她还添了一句话:“六元钱一斤肉都买不到,我们实在是对越剧艺术的热爱!”有人笑,有人叹,我想我更是亲眼见证了什么叫真正热爱艺术!有点心酸。
在办公室我告诉王老师这些景致,我知道他也是对那些有兴趣的。王老师还感慨说等我们老了也会参与这些业余团体。他是那是意境!我觉得意境这词用得不错。我们常常在江阴的中山公园里看到很多京剧票友专注的在活动。王老师一上午就搜了一些京剧名段来欣赏,王老师声乐还不错,唱春(讨饭调)或者说好话(办喜事)都有模有样,我听了常常哈哈大笑。我喜爱听越剧,其次是粤剧(一是受港片影响,比如《胭脂扣》里如花十二少的唱词很打动我;二是喜欢唐僧罗家英老师)
那个教研室的诗主任,也是个戏曲发烧友,他曾说过本市大戏院一有戏剧演出,他必到场。在他目光范围内的全是满目花白。他讲过那些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等演出一场最高三万,在我市还算是经济好的地方有这么多;而那些歌唱明星来假唱一首歌就几十万。
有人说:人生不过是一出戏,姹紫嫣红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