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家,看到家里有本我们村子的“志”。妈妈说是舅舅拿回来的,随手翻来看看,倒是觉得很有趣。
原来妈妈姓氏的祖先是东晋时候的“谢”,我笑着跟妈妈说你们姓氏的祖先好有历史底蕴啊,妈妈还说什么“东京”?我们的祖先怎么会是日本人呢?:)
赶紧看一看我的姓氏祖先,啊,最早是从河南过来的,康熙年间从江阴的申港做小生意过来定居的。我问爸爸是不是,爸爸说反正爷爷小时候那会是开布庄的。我笑对妈妈说:我们的祖先比你们年轻N年呢!不过,你们东晋的“谢”在历史、文学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怪不得妈妈你们家的人都很聪明。
我应该是北方移民,这点我自己早就知道,因为我看过书上写过,如果自己的小脚趾指甲盖呈两瓣的,肯定是北方移民。如果小脚趾指甲盖没有分瓣的,则是正统的南方人。只是没想到自己是河南的,有点噘嘴。先生安慰了一下:还好了,好歹是中原人士。再追朔到更远,我的姓氏祖先应该是蚩尤那一支的支脉,气死我了,竟然是被黄帝打败的那一支,这也是我在书上看到的。
还有本村有“胡”姓,祖先是安徽绩溪的,我一看很对啊,胡适就是那地方人。
我们的姓氏祖先还有个年代久远的祠堂,这M家祠堂是父母都知道的,妈妈还告诉我说邻居爱妹的爷爷当年就是看守祠堂的,在稷山北坡。唐代的,薛稷的名字。
看看“志”中的那些故去的人物名,觉得个个皆是好名,比如“绶祉”、我爸爸说还一直以为叫“瘦子”呢~~~比如“守谦”、比如“怀圃”、比如“君佑”、比如“秉玉”等等。呵呵,最后两个,前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