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17/esmile/
2008/05/05 | 句容行(一)
类别(弄堂里剥毛豆) | 评论(0) | 阅读(289) | 发表于 10:58

     如果有一个小假,有人泡茶,有风雅;有人泡书,有文化;有人泡吧,有艳遇;有人泡MM,有情爱。。我们选择了泡山,有自然。泡山狠狠抓住了吃喝玩乐的软肋。

      出发后西边日落东边雨,沪宁高速句容出口下。一路上我们四个大人全都指着阿罗的儿子张小牛的笑话活着呢。华灯初上时至句容市区,接应我等的组织早已等候我们的驾临,在团圆和谐的氛围中我们大家喝了杯小酒道道情谊诉诉衷肠。

                                                    左道茅山

       托共D的福,好友家的男主人是D的人,我们高唱“GCD好,D的恩情比海深”。没有什么比D能降低我们的内耗更实际了,泡山的精神境界是要追求的,但同样不放弃的就是“省银子最好”。先行右边一条道进山,被告知我们该走旁门“左道”。顿悟,呵呵,“趾高气扬”过了一回官老爷的瘾,似乎人也立马长高了半截,爽!

2008/04/30 | 倒JS
类别(弄堂里剥毛豆) | 评论(0) | 阅读(29) | 发表于 10:00
今天是那什么倒JS100天的日子,国人一向就有DJS的传统,大到诸如春节啊,跨年啊,回归啊,小到我们学校里的中考啊之类的。100天也是历来都很隆重的日子,比如小孩100天。镇上也专程在山脚下搞个这有关活动,我作为学校的闲散老师,自然就带一小撮学生去积极响应祖国号召了。带学生彩排走台过,就站在指定位置等。学生们很听话和那些涂猴屁股的老阿姨老太太们(我年纪和她们一样了铁定不和她们一样敲腰鼓)一起站等——领导。我很无聊,自己统筹安排时间,一个人先爬完山再说。等我山上一圈下来,学生们还在站等——领导。学生们也只敢跟我求水求坐了,你们就慢慢熬着吧。看到范老师,邀他给我们学生留个念,学生们就是块好道具,你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A’Y,我们也算为你尽了心了。总算学校的其他初一初二学生作为活动背景人物都来了,领导估计在睡懒觉,还没来。我赶紧自己先溜,我自己也渴得像只小花狗吐舌头了。回校后果然鲁美人已QQ等我确定茅山之行的攻略,我自己的茅山倒记时也要开始啦:7,6,5,4,3,2,1————
2008/04/29 | 似水流年 那些花儿
类别(晨叶上的露珠) | 评论(0) | 阅读(32) | 发表于 15:29

自从我被学校档案兼职了后就不时会有“似水流年”的人来造访。对那些故纸堆,我就像考古一样给一个个文物做年代分类。对这项工作我自己常常认为我很充满乐趣的(事实上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对我做这项工作都很同情)。五一逼近,当五月的鲜花开满原野,似水流年就又多了起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搞同学聚会到我这里来查找当年同学名单。一般都是20年、30年以上的人来查找的居多。有一回,我略有不耐烦,就好奇的问了个问题:你们难道不用同学录吗?那个‘中国人’啊,那个5460啊?我还自动解释了一下:我们,我们一般都是自己主动去找到组织的。”我的言下之意就是网络时代,你们完全可以不必来耽搁我的宝贵时间嘛。但的确我很忽略了“那些花儿”的无法表达的触摸感觉。

负责来找名单的人一般总是先找校长,然后校长再命令我立即去办,去办好,去按那些人的“贪婪”要求办,迫于等级制,所以一般我都办得很圆满。比如这次吧,88、89、90三届联动,原因听说是因为那时复读者较多,不仅仅有一人高三、高四、高五、高六连读。他们不单单要名录,还提出问我有没有当年的那些人的头像?OK,有,毕业存根上粘着大头黑白帖。步步推进,问有没有当年高考的成绩?OK,有。连某某某担任什么什么班干部都标记得白纸黑字。问还有什么?还有学籍卡啊,要不要看看?晕死,甚至连某某某当年因为旷课20节以上被记过处分的白条都贴在他头像旁边。常常捧出那一堆堆故纸,与来访者一起翻阅,我是边看边笑,他是边看边唠,大多是某某某大且富,大或富;某某某死。名利和生死看来果真是人生历史回顾的两条主线。“他呶,我们以前叫他***;她,叫***。”一听到比我大数十几年以上的人嘴里脱口而出他同学的绰号,我笑得前仰后合,而他,也是

2008/04/24 | 却怪白鹭
类别(晨叶上的露珠) | 评论(0) | 阅读(18) | 发表于 10:10

常常早晨爬山,都非常喜欢半山的那一松林鸥鹭。大家都说是鹭鸟,我非要在前头加个鸥字,只因自己稍不喜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或者是杜老头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我着实很喜欢稼轩先生的“却怪白鸥(鹭?),觑着人欲下未下”。其实我们同事三人,皆不是自然生物鸟类专家,都管着它们象什么自己心里喜欢什么就叫伊什么,确切的实在不知道那是些什么好鸟。

与它们来往的次数多了,也便矫情的自以为是的是与它们都和谐了,然后就灵犀了。我每一早晨的走过,停驻,闲话,沉默(心里丰富得和全自动洗衣机一样又快又乱又搅和)等等这时,我想它们必与我共鸣。我相信我的关于这个季节的点滴,它们都知道。王老师不肯带巴乌来吹,我噘嘴。我拒绝他带葫芦丝来吹,我又噘嘴。我们三人太多渺小和平凡,我也实在不能自恋无耻到把我们任逍遥的这怎生图画的一景致称之为“兰石图”。(硬凑宛如强扭的瓜)。我不能盗用岁寒三友图啊,(此为林、泰、徐典故),也不宜用兰竹梅。我自己先要把兰霸占掉(虽不合适但也是我所心愿),王老师又不高大又不修颀又不临风,当然不能用竹,就给他一块臭石头好了。燕燕也是同上,又不瘦又不疏影,更不暗香浮动,自然与梅无缘了,也权且当个与我不同品种的兰。

最最讨厌某个亭子里的那个鸟人要吹唢呐,看我们走过还要人来疯狂吹一气,真讨厌!吹得不要太难听哦,估计又是哪个新手的伪道士。

今天要写帖子的光阴么,教导骤给我当天排了N节课,以为我是超女啊。强行被迫去上课,帖子被破(迫)分个几段来写。

还要继续写的啦

继续。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慧受我影响也天天去爬山了,她告诉我最近她看的电视剧的感受。就是说些情感剧的情感话题,新慧一向对各类情感的产生都持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己

2008/04/09 | 奈何天
类别(棒棒糖果盒子) | 评论(0) | 阅读(12) | 发表于 10:53
上个月在5D看到一篇讲青春版牡丹亭的小文,题目大致是《老年版?青春版?》,作者写得很好。想这大好春光,倒是读赏《牡丹亭》的合适时令。也就用了三天的除上课外的空余时间,看完了7个多小小时的视频青春版牡丹亭。对青春版的资讯,我也是知晓一些。但总想听戏实在费听力和思量,但一旦认真赏听,果然妙不可言。还在校图书馆借了一本王思任点评的《牡丹亭》书册一读,以尽兴。

同样的时令同样的对学生讲苏州的地方艺术,又常常主次不分,复习题懒得讲,倒和学生讲了一节课的《青春版牡丹亭》。最高兴的是学生听这个比听复习劲头足多了。讲得入了迷了,就对学生说:“诺,诺,诺,诺,诺,,,,,老师苦也,,,,,,,你们什么全不晓得,苦也。。。。。。。。。。。”其实看罢青春版,我最大的妙不可言倒不在于大家一致认可的词曲唱腔扮相的美,而是里面好多表演和唱词都听来特别莞尔,有一种诙谐的韵味夹在其内,非常引人入胜。接下来就是闭目靠椅的觉得很抑郁,自己能体会到“闲人观伶伶观人”的心照不宣。

讲了太仓的娄东画派的四王和江南丝竹,讲了常熟的虞山画派和古琴,讲了昆山苏州的昆曲,独独想不到要讲自己家内有何宝贝,思来想去也实在凑不出来,没得讲,苦也。。。。。。。。。